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唐际根:曹操墓的发现与曹操其人
2024年03月30日 更新时间: 2024年04月08日

讲座题目:曹操墓的发现与曹操其人
主 讲 人:唐际根,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讲席教授
讲座时间:2024-03-30
讲座地点: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四楼413报告厅

        2024年3月30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讲席教授唐际根受邀做客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为读者们深入解读曹操墓考古事件全过程与反思。唐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曾承担国际古迹理事会世界文化遗产评估工作,促成安阳殷墟、伊朗Susa、印度Nalanda等文化遗产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青铜时代,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考古论著10余部。

        2009年曹操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本应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考古发现,然而却面临了强烈的社会质疑。唐教授作为曹操墓事件的亲历者,通过本次讲座,回顾曹操墓事件的全过程,并利用考古资料,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希望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曹操墓的发现

        讲座伊始,唐教授用“高台无昼夜,西山有空屋” 这一诗句,生动地勾勒出曹操墓的发现历程。曹操墓的初显来自于1998年河南安阳农民徐玉超起土时挖出一块墓志,墓志上有铭文:“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初步揭示了曹操墓可能的位置。之后,该区域被当地村民用以取土烧砖,到2005年,这里已被挖成一个5米深的取土坑。直至有人在挖掘土坑底部时意外发现一个大洞,方知地下藏有古墓葬且已遭到盗窃。

        为避免被继续盗掘,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2008年12月,大墓抢救性考古发掘开启。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发现该墓葬位于高台之上,斜坡墓道朝东,主要由前后室、4个侧室以及墓道构成,墓室呈四角攒尖顶。2009年12月28日,《光明日报》正式报道曹操高陵在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村被发现。

        墓中出土金银器、玉器、石器、铜器等各类文物。其中,墓葬当中出土大量刻铭石牌,有长方形及圭行等,其中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 以及“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对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物中有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可推断其为曹操生前使用的枕头。

曹操墓的认定

        唐教授介绍,从墓葬的发现到墓葬主人信息的认定,需要经过严谨的学术论证过程。在曹操墓的认定过程中,主要经历了现场勘察、文献搜集与综合比对的过程。在发掘现场,墓葬中发现三个头盖骨及散乱肢骨,经测定为一男二女。男性骨架于前室被发现,经头骨骨缝愈合状况等特征检验,认定其年龄约为60多岁,身高150至160厘米。根据墓中发现的文物、字体、墓葬结构等特征,可认为该墓葬于东汉末年。墓葬规格比较高,并且出土有只有在皇帝墓当中才出现的圭。墓当出土的铭牌以及石枕上有“魏武王”字样。墓葬位置所处的西高穴距古代邺城距离较近,种种迹象均将墓主信息指向曹操。

        唐教授进一步挖掘文献中的有效信息以佐证判断。根据曹操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颁布的《终令》以及他临死前《遗令》的要求,最终被安葬在邺城西郊。《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汉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魏王)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种种记载与墓葬现场相比对均吻合,因此可得出最终结论“此处葬曹操”。

回应争论:质疑与反质疑

        自曹操墓发掘向社会公众公布以来,引发了部分专家学者及社会公众对于曹操高陵真假问题的质疑与争论。作为事件的亲历者,唐教授将关于曹操墓真伪的质疑分为四类,包括:整座墓造假、真墓假文物、论证中的学术过失、不必急于认定。对于前两类质疑,唐教授认为此类质疑在面对考古工作现场的实证时均可不攻自破。墓主信息经过严谨的学术论证过程,不存在论证失误。同时,从地下发掘出来的考古资料,以“印证”“补充”“重建”三项功能在史学界驰骋。从地下发掘出来的考古资料,以“印证”“补充”“重建”三项功能在史学界驰骋,曹操墓的发现是对曹操历史形象的及时补充,应当及时向公众公布。

        墓室中的曹操虽然身姿短小,但丝毫没有遮蔽他奋发进取、功勋卓著的一生。刻有“魏武王”三字的石牌,记录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辉煌;“挌虎大戟”“挌虎大刀”“挌虎短矛”列具的威仪与气势,透露出他相伴终生的追求与理想;而铠甲与刀剑相随,显示他一路走来,人生不易。同时,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也提供了关于曹操更多的日常细节,包括他喜欢内穿白色和绛紫色,偶穿红色(丹)和绛色的衣服,化妆时需要熏香,睡觉时使用“渠枕”等,进一步丰富的曹操的历史形象。

        在讲座的最后,唐教授与听众们就墓中女子身份、墓葬地点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他以其深厚的考古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为听众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些问题。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通过唐教授的精彩讲述,我们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曹操墓考古事件的全过程及其背后的意义。同时,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考古学家们为揭示历史真相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特约通讯员:王雨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