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刘军:共享经济模式与创新
2022年12月10日 更新时间: 2022年12月12日

讲座题目:共享经济模式与创新
主 讲 人:刘军,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讲座时间:2022-12-10
讲座地点:线上(钉钉直播,群号:44649502)

       2022年12月10日下午,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刘军教授应邀做客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刘军教授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在线为听众朋友们呈现出共享经济对于社会层面存量资源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并从“共享经济的前提与本质、共享经济的演化与位置、共享经济的模式与创新”三个方面展开闻述,使听众感受共享经济模式创新的格局与意义,获得对共享经济模式创新的认知。

       刘军教授认为,共享经济模式创新不仅是现存企业运作最具智慧的内涵创新,更是创新创业的一大重要方向与领域,是社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底盘与基础。对存量资源收益最大化的追求,可促使资源价值剩余从独占中释放出来。

 

共享经济的前提与本质

       刘军教授首先介绍了共享经济的前提和本质。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通过“竹100”的案例,刘军教授介绍了共享经济建立的前提。第一,共享的基础在于存在“价值剩余”,即物质资源或人力资源(智力、体力)、知识资源、管理资源等使用价值,存在未被充分利用(低频使用)的部分。第二,共享的关键因素是“价值剩余”需求旺盛。第三,共享的核心是“价值剩余”变现收益高于变现成本。

       共享经济是从工业经济、网络经济逐步演化而来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工业经济的赚钱逻辑在于工业化条件下的标准化、一致化、大规模产出,靠科技进步和现代 管理,获得产品低边际成本,形成竞争力。网络经济的赚钱逻辑在于网络化条件下的定制化、个性化、小规模产出,靠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制造系统和网络长尾效应获得产品低边际成本,获得大需求,创造竞争力。而共享经济的赚钱逻辑则是网络化条件下,靠资源变现系统能力整合价值剩余,将独占、低频使用资源转移、放大需求规模,获得价值剩余资源品的超低边际成本,形成超级竞争力。共享经济具有充分、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创造灵活就业机会,推动就业方式改变、使分配机制更加公平等重要价值。

 

共享经济的演化与位置

       随后,刘军教授介绍了共享经济的演化与位置。作为共享经济基础的“价值剩余”逐步演化而来,存在于消费侧、供给侧和共享流通平台三个位置,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管理资源四种类型。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为36881亿元,同比增长约9.2%,呈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典型的消费侧价值剩余有共享充电宝、共享按摩椅、共享打印机等。供给侧价值剩余案例有共享停车场、共享医院、共享会议室等。共享平台的价值剩余存在两类集聚价值剩余资源的模式:集散共享和增量共享。集散共享是指集散独占者价值剩余资源,再共享租赁变现,如租车、网约车、代驾、灵活用工等。而增量共享则是指增量低频使用资源,再共享租赁变现,如共享单车、共享卡拉ok和共享睡眠舱等。其中消费侧、供给侧与集散共享、增量共享的两种分类方式具有一定交叉。

 

共享经济的模式与创新

       讲座的第三部分,刘军教授分享了如何实现共享经济的模式创新。刘教授指出,模式是能够带来确定性结果的逻辑预设。共享经济的模式创新存在两种主要的类型:资源共享模式创新和系统共享模式创新。资源共享模式创新是基于互补增值原则,将内、外资源通过组织、协调,与经营系统融合,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刘军教授通过范蠡贩马的故事,介绍了范蠡、吴越国和巨商姜子盾之间如何通过闭环价值链,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价值链整合商业模式创新。系统共享模式创新是指基于规模收益原则,通过构建共享资源价值逻辑系统,即个体最佳组合,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对此,刘军教授引入了物业人力资源“规模化”系统共享商业模式创新的案例。他指出共享经济是一种思维、一种逻辑、需要创业者积极发动自主性,设计商业模式,从而推动共享经济的模式不断的创新。

       在讲座的最后,线上的听众就共享经济的配套监管体制、共享经济的发展阶段等问题向刘军教授提问,刘军教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听众的问题,本次讲座顺利落下了帷幕。(特约通讯员:李曼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