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林熹:超越生命的永恒——元宇宙
2021年12月18日 更新时间: 2021年12月20日

讲座题目:超越生命的永恒——元宇宙
主 讲 人:林熹,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
讲座时间:2021-12-18
讲座地点: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四楼413报告厅(钉钉同步直播:31916412;31950226)

        比特币、区块链、NFT、元宇宙等数字技术的出现,对实体金融、场景、艺术以及最深层的人性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带来了来源于现有认知系统外的可能性。人工智能的迭代创新预示着必将到来的深刻的社会变革。未来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必将愈加模糊,各行各业也必将为满足用户与虚拟世界间的进一步交互而进行变革。

物理世界中生命的意义

        物理世界由太阳、大河、地中海以及水稻等诸多元素所构成,而这些物质也构成了我们在物理世界的存在本身。短暂却绚丽绽放的樱花,在日本人的解读中却多了几分不同的生命的意味——生命的脆弱性在樱花上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谈到生命与人性的主题,不能绕开荷兰的著名画家梵高。在短暂生命的中却创作出了两千多幅惊世名作。梵高生而坎坷,却用画笔将每一株花枝都描摹出了梵高对于生命和自身的理解;夜空则是他对于生命和死亡的透彻解读。冥冥之中,梵高也对崇尚着物哀美学的日本有着某种喜爱。从梵高到乔布斯;从古埃及到古希腊;从宗教改革到文艺复兴;从鲍勃迪伦到披头士……林熹教授侃侃而谈,紧紧围绕人文历史,揭示生命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基于数学的信任

        人类的科学技术如今已经经历了实验科学、计算科学、数据挖掘,并最终走向了第四范式:即机器学习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中的机器学习解决了当下科学界的诸多难题:科学家通过电子-晶格-电子的相互作用寻找高温超导材料;机器学习也可以预测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对抗生成网络设计高温超导体、并给出相关的示例;对于研究热电材料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由于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需要大批量的数据,去中心化材料数据库应运而生。去中心化材料数据库(DMDB)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旨在解决材料领域“卡脖子”问题。去中心化材料数据库能够加密用户信息,追溯数据使用轨迹,数据版权和用户激励机制明确,并且完全开放共享。DMDB的优势与创新在于实现一个去中心化、已溯源、价值确定、共治共享的材料科学数据库,为人工智能学习创建大数据基础,培育出元宇宙中的科学家。

        林熹教授指出,区块链(Blockchain)本质上是指信息区块的时间顺次链条,数学可以定义大数据时代的信任机制。区块链是第一个以去中心化的能力做到信息化的溯源的技术。分布账是实现区块链的一种可能性,但分布账不一定非要在区块链上得到。从物理来看,林熹教授又提出了关于什么是熵的问题,怎么做耗散系统,两个狗身上的跳蚤蹦来蹦去怎样达成一致的效果;对社会来说,交易记录、履历、人生成长的问题怎么做?大数据时代,万物互联网的深远意义,在于陌生物件之间的价值传递。在信息时代,区块链是第一个实现这种方法的科技手段,区块链真正意义上定义了大数据时代的生产关系。数据的价值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具体则体现为自学习的人工智能和自组织的区块链如何协同的问题。通过价值传递、价值交易和价值分享,也可以实现区块链中价值的可交易化。

超越生命,陪伴永恒

        在有限的物理世界中如何寻觅传承生命的可能性?我们或许能在未来在元宇宙中构建出超越生命的永恒。在讲座的最后,林熹教授分享了当今元宇宙的概念在游戏领域和其他诸多领域的运用,并提出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融合迭代,终将在元宇宙中构建出数字版的科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音乐家、画家,并学习出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个体,超越生命、陪伴永恒。在这样的世界中,樱花并不会凋零,我们可以在夜空中与梵高相遇并畅谈人生。线下和线上的听众对此次讲座的主题非常感兴趣,在讲座的最后纷纷向林熹教授提出自己的思考与问题。林熹教授深入浅出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为本次讲座画上了完满的句号。(特约通讯员:李曼昀)